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维也纳宗教政治间对话联合主席 
澳大利亚前首相、维也纳宗教政治间对话联合主席马尔科姆・弗雷泽

2014年12月

为了商议被当前政府所忽视、却关系到人类长期发展并具有全球性的普遍问题,1983年国际行动理事会(OB首脑峰会)在奥地利维也纳成立了。其后三十年来,全世界的前政要们每年都聚会一堂,与各领域的专家共同为解决全球性的难题出谋划策。这一精英盛会不时取得令人惊叹的成果,且发展迅速,数年后竟然成为了其他国际性组织效仿的典范。
国际行动理事会率先倡导政治领袖与宗教领袖之间的对话。在冷战对峙最为尖锐的时期,OB首脑峰会在创始人福田赳夫前首相的主导下,于1987年在意大利罗马举行了首次宗教政治之间的对话。如赫尔穆特・施密特名誉主席在前言所述,我们在罗马达成了令人难忘的共识。
宗教政治间的对话从那以后成为我们协商的重要指导原则。宗教之间的争论与差异往往给社会带来不安、憎恶,有时甚至是战争。我们认为这是对宗教的误解与错用。因为宗教本身能够通过对话缓和极端主义与对立矛盾。我们一直坚信世界的主要宗教与精神哲学之间拥有共通的伦理观。为了缓和不同宗教因理念不同而造成的对立,构建更为安全的世界,我们必须重新定义不可缺少的公共伦理(译者注:英文原文为 conmon ethics,下文中所有相同或相近表述皆拟采用这个译法,仅供参考),这同时也是一个意义深远的科题。
在全球通商与政治国际化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忽略了制定人类伦理的标准。我们认为世界主要宗教间相通的公共伦理,能够为全球公共伦理的确立提供理论支撑,它势必影响包括通商在内的所有的人类活动。为了世界和平,我认为必须遵守公共伦理标准。因此OB首脑峰会在1996年、1997年的两次会议上,在全球公共伦理建设领域的专家、奥地利维也纳神学者汉斯・昆博士的指导下,再次开展了宗教与政治之间的对话。
经所有参会者反复讨论,1997年我们发表了《世界人类责任宣言》,把一系列人类公共伦理标准转换为文字而确定下来。该宣言的核心理念便是“黄金定律”,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希望该宣言能够成为人权宣言的第二支柱被联合国所采纳,然而遗憾的是公共伦理标准(译者注:英文原文为 a conmon ethical standard,下文中所有相同或相近表述皆拟采用这个译法,请参考)这一概念并没有得到西方社会的支持,不过却获得了南亚、东南亚、东亚等发展中国家的广泛支持。人类的责任与人类的权利没有表里之分,在享受人权的同时必须付诸有责任的行动。不负责任的行动便会泯灭人权。
本世纪以来,9.11之后爆发了第二次伊拉克战争。反恐战争增加了世界不稳定因素,甚至破坏了原有的秩序。在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召开的新一轮宗教政治间对话中,我们呼吁:“所有宗教领袖必须坚决杜绝身披宗教外衣的暴力恐怖活动。所有政治领袖都应该成为不同宗教与种族之间沟通的桥梁。所有人应该拥有宽容正直的品质、男女平等的精神,认可公共的人类价值与基本伦理。大家一起协力创造出没有暴力、珍爱生命、遵守团结公正的经济秩序与人类文化。”这样的价值观也正是印度尼西亚人民所积极追求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伊斯兰国家,印尼政府能够节制理性地进行治理,对此我认为世界给予的评价并不公允。
另一方面,西方社会在商业、金融、实业、伦理标准等方面的秩序遭到破坏,并且这一状况持续恶化。为此,2007年在德国的图宾根再次召开了宗教政治之间的对话。会议的主题是:世界各主要宗教作为和平与正义的理论支撑,如何与日俱进,发挥应有的正能量。我们讨论出的主要结论是,世界上的主要宗教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历经反复检证和确认的公共伦理。宗教并不是动乱与恐怖活动的源泉,而是人类的统合力、忍耐力与道德方面的引导力量。当今的不幸的是宗教被某些原理主义者所利用,误导人们的认知,造成了彼此的隔膜。此番会议旨在确立宗教领袖在解决全球化系列问题的过程中应该承担的重要责任。
为保存文化与宗教团体的多样性,促进和平与团结,大家提出了如下的一系列建议。“所有宗教共通的核心伦理应该成为世界市民的认知基础。我们应当拒绝政治领袖错误利用宗教,同时也要敦促宗教领袖者不得为了政治目的而利用人们的信仰。要为下一代的利益尊重生命,在面对保护地球环境等问题的挑战时刻,应该积极地吸收宗教运动的力量。”这段发言的核心理念便是人类相通的公共伦理。
我们一直坚信世界主要宗教之间相通的公共伦理是构成和平公正以及人道世界的最好的理论基础。我们的全球公共伦理丝毫没有企图代替犹太教的《妥拉》、基督教的《圣经》、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印度教的《薄伽梵歌》,又或是佛典、儒教的经典。全球公共伦理是指基于求同存异,在产生分歧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对所有宗教所共识的具有约束力的价值规范的认同,保留附和其基本伦理或最低限度的道德行为。对此,我们也获得了虽然没有宗教信仰、却拥有强大伦理规范的无神论者们的支持。
对所有个人、社会、政府而言,公共伦理基于以下两个真理而成立。(1)所有人必须被人道地对待(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OB首脑峰会在此基础上还确定了所有宗教达成的共识——四个不可违反的誓约:(1)反对暴力与尊重生命(2)团结与公正的经济秩序(3)宽容与真实(4)男女平等的权利与共同劳作。
21世纪的到来,让世界从未像今天这样急需全球公共伦理标准来解决各方出现的问题。维系世界范围的真正的和平,必须接受公共伦理,它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促进作用。遗憾的是眼下主要政府所制定的政策决策中难以反应出伦理观的存在。如何再次确立伦理法则的重要性,将成为当前最为紧要的课题。
OB首脑峰会名誉会长前德国首相赫尔穆特・施密特已年至耄耋,他表示希望继续参加宗教与政治之间的对话。为此我们二人策划决定在2014年3月26、27日,于峰会组织的诞生地维也纳再次举办OB首脑峰会。借此机会,对长年率领并团结我们的施密特首相表示感谢,对他95岁诞辰纪念表示衷心的祝贺。OB首脑峰会的联合主席奥地利前首相弗朗茨·弗拉尼茨基担任此次宗教政治对话的组织委员会议长,本次对话的主题是“政策决定中的全球公共伦理”。会议围绕“政治中伦理法则的价值何在?”这一议题展开讨论。伦理的必要性自不待言,但政治领袖们如何能够保证政策研究中体现出公共伦理标准呢?在维也纳会议上我们对以下相关事项进行了讨论与协商。

●通观20世纪的历史,我们获得了哪些教训?无视了哪些教训,又遗忘了哪些教训?
●宽容这一德行不得无视,源出尊敬的宽容可能通过教育而传授吗?
●我们能够接受压抑自身的宗教・文化・文明的归属意识,而尊重他人或者其他国民的归属意识之挑战吗?任何国家、组织、个人,其自我利益重于真实和正义吗?
●人类所有活动,特别诸如经济、科学技术等,都在给人类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也拥有负面消极的一面,在决定其发展走向时伦理观应该如何发挥其作用呢?
●根据世界人口即将达到90亿人的预测,基于伦理的人类智慧是否能够真正建成和平公正的世界呢?

如前言中施密特首相所述,关于这些问题在会议中并不能得出明确答案。然而,会议中发表的诸多论文以及热烈的讨论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因此我们决定将维也纳会议的内容整理出版。(注:英语版于2015年3月发行,之后将会翻成日文、中文、俄罗斯语、印度语、印尼语、阿拉伯语、泰语等7国语言发行)
2014年3月在维也纳聚首时,ISIS还没有宣布建国,伊斯兰国西非省也不像今日这般受到世界注目。最近发生的事态让不同文化与宗教之间的巨大鸿沟凸显出来。对于言论自由的界限以及误用,我想使用以下观点进行说明。一种文化中被认为是世俗价值观的必要表现形式可能对于宗教文化来说是一种侮辱。因为宗教只允许尊敬与畏惧,而不允许批判与戏虐。越来越多的提问表明,“宗教能够与言论自由达成和解吗?”这是我们全体成员都需要面对的更大更难的问题。维也纳会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尝试着聚焦分歧,试图寻找出共同的平台。通过会议我们发现,不仅是宗教之间,同一宗教内不同宗派之间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会议分组讨论了伦理、政治、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的问题,其中一个结论便是只有通过交流与思想的碰撞,我们才能朝着所希望的目标迈近一步。 
本书由4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开幕式的致辞演讲;第二部分是论文及各分会场讨论的总结;第三部分是前面谈到的图宾根会议上的演讲及论文(长年出席活动的昆教授因病未能参会,决定刊登他的优秀论文与施密特首相的演讲、还有因病不得不缺席维也纳会议的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的论文,这些论文全部是为OB首脑峰会专门撰写);第四部分是以往发布的具有代表性的宗教与政治之间对话的宣言。如同维也纳会议所反复提及那样,我们认为所有这些成果的重要性值得反复强调。
我们深感荣幸,最优秀的参会者之一——维也纳会议主持人、英国人杰勒米・罗森堡先生能够担任本书的编辑,对他以及所有参会者,还有为本书的完成呕心沥血的志愿者、各国语言的翻译者们表示诚挚的谢意。另外,还要对支援OB首脑峰会三十年之久、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日本政府再次表示谢意。
我们坚信,共存、和谐与正义,这些人类的综合智慧和实践行为一样不可或缺,为此,让我们再次重申全球公共伦理的基本法则及其黄金定律。

●所有人都必须被人道地对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福田赳夫(1905~1995),日本政治家,曾出任第67届日本内阁首相大臣。出生于日本群马县高崎市,东京大学毕业后在大藏省工作。1952年首次当选众议院。1976年出任首相大臣期间外交上打开新局面,1978年与中国签订《日中和平友好条约》。辞任首相后,1982年创立国际行动理事会。1990年正式从政界引退。其长子福田康夫曾出任第91届日本内阁首相大臣,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对出任日本首相的父子。1995年因病去世。


 中国版